天安门广场上铁流奔涌、鹰击长空,屏幕前的我热泪盈眶,不仅为大国重器的威严所震撼,更为其中蕴含的和平愿望而感动。
9月3日,我与亿万中国人一样,守候在屏幕前,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。当礼炮轰鸣,国歌奏响,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我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。
这抹红色,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就,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。80年前,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,打败日本侵略者,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阅兵式上,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于徒步方队迈过长安街时的壮观场面。他们呈现出如“复制粘贴”般的整齐排面:摆臂同高、落脚同声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一致、铿锵有力,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卓越风采和顽强意志。他们目光如炬、神情坚毅,在这盛大的庆典中,这样的风貌令人肃然起敬。陆军方队的坚毅、海军方队的从容、空军方队的飒爽、火箭军方队的威严,每一支方队都像一座移动的丰碑,镌刻着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辉煌成就。
装备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,集中展示了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。新型坦克、无人智能装备、高超声速武器、战略导弹……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国之重器,如今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天安门广场。
回溯往昔,中国军人曾以步枪、大刀迎战侵略者的机枪、大炮。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,仗打得艰难、人战得悲壮。“无法用好装备打胜仗”,这份遗憾曾给多少先烈留下深深的创痛与不甘。而今天,迎面驶来的99B式坦克、东风-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;划破长空的歼-35A、歼-20S战机,这些装备是中国军队现代化成就的缩影,更是捍卫和平的坚实后盾。
最令我动容的,是那些被受邀到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老兵们,他们白发苍苍,面容刻满岁月的痕迹,却依然挺直脊梁,用微微颤抖的手郑重地行着军礼,目光中透出不容动摇的坚定与深沉的自豪。
八十年前,正是他们这一代人,以血肉之躯捍卫山河、守护家国。而今天,在我们的战士身后,已然矗立起一座强大的“科技长城”,如钢铁屏障般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,并捍卫着我们和平的日常。历史告诉我们:唯有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、和睦共处、守望相助、同舟共济,才能真正维护全球的共同安全,从根源上消弭战争,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。
九三阅兵不仅是国之重器的展示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——先辈以牺牲换来挺立的底气,科研以智慧铸就强盛的实力,而普通人安稳生活与家园守护,正是对这份传承最坚实、最温暖的延续。九三阅兵于新时代中国意义深远,它让我们明白:强大的国防是和平坚实的根基,唯有国家强大,方能更好捍卫主权与人民利益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当从阅兵中汲取奋进力量,铭记那段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悲壮历史,缅怀那些用生命铸就和平的先烈,将抗战精神融入血脉,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岗敬业、矢志创新、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,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,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。
(绿化分kaiyun开云(中国))
撰稿:秦月
单位负责人:范晓宝
校对:房金鹤
责任编辑:孙小玲